2月23日,龙岩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德堂在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上发言

2月23日,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龙岩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德堂作了以《推进“四个结合”共享创建成果》为题的经验交流发言。

  年以来,龙岩市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在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全力以赴,奋勇拼搏,创城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最终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回顾三年的创建历程,龙岩市在追求文明城市进程中探索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做法,主要表现在:

          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在市民素质上提升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全民参与是根基。三年来,秉持治城必先育人的理念,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红”精神,引导市民在参与创建中提升道德境界和文明素养。

一是主流媒体加大力度宣传。《闽西日报》、龙岩电视台、龙岩人民广播电台三大市内主流媒体分别开设了新闻专题、专版专栏,突出反映我市各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典型事例、好人好事,曝光不文明行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闽西日报》在要闻版开设了“美丽龙岩·你我共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专栏,刊发了多期消息类新闻或综述文章;龙岩电视台在新闻综合频道“龙岩新闻联播”栏目中推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美丽龙岩”新闻专栏,营造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龙岩人民广播电台在“龙岩新闻”“博说身边事”等栏目中开设“文明城市大家谈”专栏,滚动播出大量创城公益广告。

二是强化新媒体宣传作用。以龙岩文明网、文明闽西网以及市文明办官方   龙岩市在创城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有效利用“文明创建网格图”综合网络平台,抓整改、补短板,努力使公共服务更优质、公共环境更优美、公共秩序更优良。   一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创建全过程。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城靠民”“创城不是要名声,而是惠民生”的工作理念,把创建的过程变成改善民生的过程,融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解决龙岩城市建设管理的历史欠账,在加大力度推进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小区等区域管理力度,清理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整治违章停车、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露天烧烤、乱扔垃圾、“窨井盖”、“牛皮癣”、“僵尸车”、“三轮机动车”、“渣土车”等这样的“可感化”民生实事上下功夫,让创城成果直接惠及群众,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及安全感。

  二是从群众最急需、最不满意的地方寻找突破口。盯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涉及的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秩序、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和工程,从最急需的地方改起,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公安交警部门大力推进“畅通工程”建设,在中心城区主要街路两侧和车辆较集中路段优化调整路内停车0余个,配合住建等相关部门配建停车场86处,新划设地面免费停车位个,地下停车位个,摩托车位个,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交通部门全面整治公交、出租、车站、非法营运等领域,先后投入近万用于老汽车站站房改造,全面更新服务设施,提升了窗口形象;食药监管部门前移服务窗口,现场为小餐饮经营户办理备案,一次性完成小餐饮经营户备案申请、资料收集和录入、备案证打印和颁发等工作,解决了服务群众办证“最后一公里”问题,共许可各类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家,备案小餐饮单位家;工商部门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加大集贸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失信经营等行为,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商务部门投入万元对中农批交易城、韭菜园市场、东城农贸市场、新发地青草芋市场、香山元市场等进行建设改造,改善了市民的购物消费环境;住建部门完成对中心城区50条主次干道的拉网式排查维修以及登高中路佳宝路段道路拓宽改造、闽西报社天桥、恒兴绿景天桥等一批项目,改造垃圾转运站46项、公厕46座,更换果皮箱个,补植市区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新罗区54个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落实创城责任,对个无物业小区进行整治,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小区”“星级文明巷道”等创建活动,社区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分享到了创建的“红利”。

  三是强化创城督查。督查是推进创城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和动力。市领导组织专题调研督查,龙岩市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高度重视创城工作,全程   创城工作要扎实,机制是保障。龙岩市始终注重创城工作机制建设,不断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各项长效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从迎检式、突击式的创建逐步转化为常态化的创建,形成了一套适合龙岩工作实际的创城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市、区创城办作为创城工作指挥运作中枢,积极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统筹、推进等作用,制定年度创城工作方案,对照测评体系,逐条分解创建任务,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原则,实行创城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高效运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无缝对接。市、区两级强化创建工作保障,为创城办开展创城工作安排专门办公场所和专项经费,把创城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其中市创城办每年安排万元经费,办公室面积由开始的29平方米增加到96平方米)。市直、区直及驻我市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均设有专门创城机构、专人负责、专项经费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人事部门保证创城用人优先,原单位优先考虑选调人员的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资格。

  二是落实属地责任机制。按照“谁管辖、谁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要求,新罗区各街道、社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兜底责任,发挥了“主人翁”、“主战场”作用,切实抓好各自承担任务的实施。同时市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服从服务于龙岩创城工作大局,服从辖区政府管理,对所在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创城活动积极参与。对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文明单位及其各类文明创建的推荐、申报、测评、管理,按照自下而上,依次由社区、街道、区、市层层逐级申报、推荐、审核、管理,对不服从属地管理的单位不予推荐。

  三是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制订了《龙岩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龙岩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卫生秩序管理办法》《龙岩市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关于文明单位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提升信息反馈机制。高度重视并切实办理落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关创城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畅通群众来电来信、问卷调查、新闻监督、网上信息等社情民意调查渠道,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建立市、区创城工作   五是着力落实考评机制。由市、区创城办领导带队不定期对新罗区创城工作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召开分析会、协调会、现场会解决问题,督促抓好整改。7个市创城督导小组对龙岩市中心城区7个街道及龙门、东肖、铁山、红坊四个周边乡镇开展动态督查考评,作为激励和问责的重要依据。创新“一月一点评”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参与,其它市领导亲自主持,对各责任单位落实创建任务情况、各级创城督查或模拟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通报,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整改要求,推动解决问题,提升创建水平。今年2月,由市委文明办牵头,组织市创城办、城管办等部门对中心城区7个街道的“街长”“巷长”制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并全年度实行“街长”、“巷长”负责制考评。

  六是抓实责任追究机制。制订了《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绩效奖惩暂行办法》《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办法(暂行)》,实行创城工作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市创城办按照《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绩效奖惩暂行办法》和“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城工作落实情况、整改成效和年度测评成绩作为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创城不力的给予黄牌、红牌警告,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给予效能问责。

  七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创城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创建评选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奖惩。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市委文明办将创城工作情况列为各单位创建新一届文明单位(学校、社区)考评的重要内容,列入文明城市年度绩效考核,作为该单位该年度创城绩效的重要依据。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综合平台。龙岩市将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肩负“文明引领”使命,不换频道、不降标准,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走向常态、走近百姓、走进长效、走出新路,为建设新龙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龙岩市委文明办)

来源:文明龙岩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ngyanshizx.com/lyxx/97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