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福建摄影家心中的“中国故事”摄影大赛在福州评选揭晓。此次参赛作品均以组照形式展示奋进中国的铿锵轨迹,表达精彩感人的中国故事。经过严格、公正的评选,最终有20组作品入围。以下是入围的作品(第三部份)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福建摄影家心中的“中国故事”摄影展 入围作品(三) 《大山里的孩子》 何元泉 年9月-年拍摄于云南省景洪市勐海县布朗山乡 布朗山乡位于云南和缅甸的交界的景洪勐海,是直过民族(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布朗族的聚居地,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基本没有外人来过。在那边呆了半个多月,有很多感慨,很多感动。这里的百姓太纯朴了,大人小孩都一样。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我发现了真正的人之初。这里的人们会随时拉你去他家做客,经过谁家门口都会拿出椅子泡茶拿矿泉水招待你,面对镜头她们也是若无其事不拒绝不排斥(小童除外,他们会吓哭跑回家),他们会特地用摩托车带你去目的地,一趟又一趟全部载完不收任何费用,孩子们还会去山坡采野花送你,摘下野果脱下自己的上衣包着送给你,临走的时候会含着眼泪在每个人脸上亲过去,让我们一定要再来…… 在在曾经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大人和孩子们都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走出这片大山,走向富裕的生活,就必须努力学习,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因此,他们对学习非常努力,课前课后,在学校在家里,他们都会自觉地学习,不识字的家长在家里也会不时监督他们,老师在这里有着崇高的地位,基本都是寨民的座上贵宾。作为大山的孩子,这里的小朋友有着天生的柔韧性和爆发力,因此因地制宜的体育特别是体操成为孩子们的最爱,随时随地,在泥水地,在尘土路,他们都会突然间练习体操动作,似乎把体操当作游戏。其实他们也知道,体操练习好了,也不失为走出大山的一条路上,因此在家里家长们也经常协助孩子练习体操,在各级的体育演出中,布朗山的孩子也渐渐崭露头角了,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去过省外演出比赛过。 除了学习和锻炼,布朗山的孩子们还有很多与城里伙伴们不同的快乐,他们天性的乐观开朗,不时在大山里呐喊奔跑,尽情释放,做各种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原始的游戏,没有很多的束缚和约束,他们是大山的孩子。 这几年,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也加大了对布朗山的投入,道路修通了,房屋改建了,新的校舍也建起来了,各种电教设备也开始进入课堂,许多希望小学也在建设,相信布朗山的明天会更好。 《大山里的孩子》组(12幅)何元泉 《新农村民主选村官》 李子宏 《新农村民主选村官》,年6月至8月拍摄于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 村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农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大创新。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搞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举村长的时候,一般由乡镇干部组织先选出监督委员会,这个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是本村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下一步选举村长和村干部事宜,直到选举结束解散。 村级选举是广大村民行使民主权利投票选举村级干部的一种选举,是广大村民行使权利的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候选人一般由年满18周岁的本村村民推选,然后经乡镇确认,最后从候选人中选出村级干部,村级选举一般是每三年一次。 在每个村庄几乎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选举精英”,这些选举精英们在平时与一般村民无异,但是却个个“身怀绝技”,在村民中间也有一定的影响,没当换届选举,他们都会活跃起来,为他们所希望成为村干部的人呐喊助选,积极奔走于田间地头,游说村民为他们的代表者投上神圣一票。 年三年一届的村长选举活动又开始了,我前后跟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拍了六个村的村民选举活动过程。 选举期间使平时略显平静的乡村又热闹起来。选民登记……民主推荐……公布获选人……发选票……投票选举……公告选举结果……环环相扣的选举激动一颗颗朴实的心。 满头白发的老人、劳作归来的妇女、经商回来的青年,一个个,一家家,在古厝里、道路旁、工坊间……填上庄严的一票。 为了确保投票环节圆满完成,工作人员或入户分发或集中组织,确保选票不漏一人、不多一人,行动不便送上门、农忙无暇送到地、出门在外要委托,工作细致入微。领取选票盖手印为证、分发选票当场填投、填写选票不得干预……乡村选举要的就是公开、公平、公正。 新农村民主大选,民主、公平、么正、公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村民终于选出一个自己信任的村主住,一个美丽乡村的带头人,引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大山里的孩子》组(12幅)何元泉 《生命的佑护者》 周锦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再一次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因为健康关乎每位老百姓的福祉,关乎每个人的生命时长和生活质量。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作为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接班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提高百姓健康生活水平,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应尽的工作职责和神圣使命。 《生命的佑护者》组(12幅)周锦缎 《盲人摸“象”“棋”乐无穷》 孙畅 盲人摸“象”两岸对弈“看”棋主要靠摸,走步全部靠记 8月5日,由福建省残联、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办的年闽台两岸盲人象棋邀请赛在厦门举行,20名盲人棋手参加比赛,其中台湾4名,厦门3名,省内其他城市13名。这是闽台两岸盲人象棋的首次对决。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每一位盲人选手都加戴了眼罩。普通人下象棋,眼睛能看到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而盲人下象棋时,精神要高度集中,要将整个棋局每时每刻的进展都记在脑子里,然后做出走棋决定。整个过程就像放电影片段一样不断在脑海里回顾,这就需要超长的记忆力。 棋盘特殊处理“看”棋主要靠摸 看不见,如何下棋?“炮二平五!”“马二进三!”赛场上,这样的喊步声此起彼伏。因为双方都看不到,所以每走一步,棋手都要报出自己的招数,好让对方知晓。盲人象棋的规则和普通象棋一样,但棋盘暗藏玄机,是为盲人量身定做的。每一个棋子上,都用凸起的圆点做了记号,比如,帅是6个点,士是5个点,相是4个点,只需用手指摸摸棋子,就能分辨。红黑两方的棋子是不同的,红方棋子的边缘带有锯齿,而黑方棋子的边缘是光滑的,这样,就不至于错认对方的棋子了。 由于眼睛看不到棋局,所以他们不仅得在脑中记住自己所有出过的棋子,记住每个棋子所在的具体位子,另外,对方出了什么棋子、对方棋子都分布在哪个点上、对方出该子的用意等,他们心中都得清清楚楚,这样才有办法进行对弈。棋盘也是专门设计的,棋盘上有90个小格子,盲人只要摸着小格子,就知道棋子该落在何处了。 《盲人摸“象”“棋”乐无穷》组(14幅)孙畅 《舞动着的乡恋—寄往海峡的“非遗”书笺》 陈秀容 漳平市是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是我长期生活、工作的地方,她以其风韵独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民间艺术及千人游龙闹新春的“板凳龙”、迎圣节等民间节庆风俗表演活动著称,是人文景观纪实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由于近10多年来我负责漳平市的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及工业园区建设管理的领导工作,有机会多次参与并执行市里组织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活动。在与台商、海外侨界人士接触过程里深刻体会到他们浓郁的乡愁,体会到摄影弘扬传统文化的张力。本人也于年2月开始订立计划,纪实拍摄这组福建西南地区(龙岩、漳州)颇具“闽台”风味的书笺式纪实组照。 两岸民俗一脉相承 记得年元宵节期间,我接待祖籍漳州龙海市的高雄台胞陈先生到漳平市新桥镇,参加并考察在当地举行的闹元宵民俗活动。刚下车,就见他从包里掏出一叠旧照片逐街逐巷地寻找旧日光景,他说自已做生意之外锲而不舍的事业就是摄影采风,“别看这一座土墙古厝、一座庙堂、一条石板巷道、一方戏台、一家老铺等等照片,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心灵深处乡愁的寄托”。几年前陈先生来过这里拍了这些街景及市民生活的照片,回台后在亲朋好友中展示,居然触动好多朋友的乡愁,使他格外感动。几年后的今天陈先生再来新桥镇,眼前的许多地方旧貌都换新颜,令他喜忧参半。他说:“面貌一新说明了这里的进步,但是照片中市井人家旧韵无影无踪,我这些照片价值因此倍增,但更多的人乡愁愁更愁”。夜幕降临了,新桥镇千人游龙闹新春的“板凳龙”拉开了序幕。陈先生全然不顾作为在漳平永福投资种植生产“青芥辣酱”企业老板体面,跑上奔下地拍摄。他说,“拍摄龙岩、漳州等地民俗活动是享受的,这些地方的许多节庆民俗活动与台南地区的似曾相识,只不过这边的表演更带劲!”看他这忙劲,我得尽地主之谊为他当“帮工”。但是这次经历也颠覆了我所爱好的摄影认知取向。 把握好漳平区位优势延伸深化主题 年年底,我从市直部门转入市人大机关工作,出于工作需要,系统地重温漳平市市情概况。盘点到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认识到许多的民间节庆民俗活动若成功纪实将极具潜在的文史价值,由此萌生了拍摄民间节庆民俗活动的念头。题材确定后,查阅资料、拟定拍摄计划做好文案工作,“新桥板凳龙”、“双洋木偶戏”、“溪南迎圣节”、“永福妈祖节”的采访拍摄计划跃然纸上。 按计划我先后于年2月14日及26日,到漳平市溪南镇吾老村、新桥镇云墩村采访“迎圣节”、“板凳龙”。拍摄后的初步编辑,感觉到应该充分利用漳平地处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三大山脉结合部,位于九龙江(北溪)上游,是福建省西南地区承东启西的枢纽,漳平亦成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等多支脉中华文化的交融地,及其是台胞祖籍地的区位文化特色。着眼于这样的地理文化特点,我重新修定了拍摄计划,将毗邻县、市与海峡两岸有关联的民间节庆风俗表演活动列入其间。 当代特征从乡愁到乡恋 应该说台湾的节庆风俗及民间信仰根源大陆,中华民族流传数千年的节庆民俗活动在海峡两岸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但又有各自的创新。因此在历时2年多的拍摄中,我在一些细节上下了功夫,如“板凳龙”、“走古事”的拍摄有意选择新旧建筑物对比的场景;“打新婚”突出的是观众喜悦的表情;“游大龙”通过道具的文字用语表达当代人的愿景;“闹春田”、“抢土地公”记录着人们的拼搏精神。这样做的宗旨是,力求记录当代特征并能够将乡愁升华为乡恋,并使之似一封封家书,宽慰海内外乡亲的乡恋。 《舞动着的乡恋—寄往海峡的“非遗”书笺》组(14幅)陈秀容 赞赏 长按白瘕风能治好吗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