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与清汤粉的故事 口魏鉴 邓子恢出生在龙岩东肖邓厝,是杰出的农村工作专家。他和龙岩有着深厚的乡情、友情、亲情。邓子恢每次回到家乡,定要吃上一碗清汤粉,品茗回味,以解思乡情愁。 清汤粉是龙岩著名小吃。龙岩山区产水稻,粮食丰收后群众会将白米加工成特制的粗米粉,现用或晒干留待享用。它的制作工艺发源苏坂云潭,后在东肖、曹溪、龙门等地兴盛。清汤粉是将粗米粉在开水中烫熟捞起,再舀一勺精心熬制的骨头汤浇在米粉上,加上肉丝、豆芽、韭菜、煎蛋等配料,最后点缀上特制的油葱,一碗香喷喷的清汤粉十分美味。 近乡情更切。建国初期,邓子恢首次回龙岩,在漳州停留时,他听说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曾经来过漳州,住在地委招待所时,叫厨房师傅给他做了一碗龙岩清汤粉,刘亚楼吃得很高兴,大呼:“还是家乡菜好吃!” 不说还罢,一说到龙岩清汤粉,邓子恢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当年在龙岩干革命,没少吃过群众为他煮过的清汤粉,条件好些加上肉丝、煎蛋等,又称“粉肉蛋”,这是当地群众接待贵客的最高礼遇。于是,他马上要求招待所厨房煮一份清汤粉,大快朵颐,一解离愁别绪。 年春天,邓子恢不断收到闽西干部群众来信,反映农村饿死人的情况。他痛心地说:“简直是糟踏群众,回去看看!”工作组的同志认为邓老确实身体不好,唯恐他回到龙岩看到群众生活困难,心里会很难受。再说,回到龙岩后,看望他的乡亲必然很多,身体肯定吃不消,故而也劝说他先休养,不必亲自回乡调查。然而邓子恢态度坚决地说:“家乡群众来信反映有困难,我一定要去看看。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我更应该去看看,这是我的责任。”就这样,邓子恢又一次回到了故乡。 一到龙岩,他不顾体弱病发,拄着拐杖,深入田头、食堂,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只见有的田地抛荒长草,食堂里冷锅冷灶。当年老接头户陈东坑,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见到邓子恢,心情十分激动。她亲自用开水调好一碗蕉芋粉,加了一点糖精拌了,双手颤巍巍地捧给他,说:“绍仔,你难得回家,本应好好招待,过去那一阵子你回来,我可以招待你吃白米饭、粉肉蛋,如今没有白米了,更别说粉肉蛋了,我没有什么招待你,这是我家里最好的东西了,请你吃了吧。” 邓子恢接过这碗蕉芋粉,想起当年钻大山、吃野菜的打游击的日子,心想解放十几年了,乡亲们还饿着肚子接待自己,不禁流下眼泪。他顾不得糖尿病复发,顾不得医护人员劝阻,和着泪水,喝下这碗饱含老区人民深情的蕉芋粉,然后抱歉地说:“大家受苦了。生产没搞好,这怪我们……”大家听不下去,全场呜呜咽咽,一片哭声。 为了报答老区群众,他让工作人员到城里,用自己节省的粮票买了几箩面条,在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的老家门前,架起炉灶,煮了几大锅,请父老乡亲都来吃上几碗,他饱蘸深情地说:“大家冒着生命危险都过来了。现在国家碰到困难,要像过去支援红军那样,为党为国分忧,搞好生产,一同度过难关,相信我们还会再吃上香喷喷的粉肉蛋。”接着,同大家一起商谈度荒办法,宣讲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使家乡的农业生产迅速走上恢复发展的轨道。 同年年底,邓子恢又回龙岩。11月5日上午,在龙岩县委副书记邓根发、监委书记李居民陪同下到东肖公社开座谈会。座谈会的气氛十分热烈,不时出现争论声和欢笑声。 开完会,邓子恢经过东肖墟场上,见到一家饮食店。他看到师傅正在开水中烫熟捞起米粉,再舀一勺牛油粕仔与骨头汤浇上,便向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说:“牛油粕仔粉是将榨完油的牛油渣放在水中冲泡、膨化,除去油腻,放进熬好的猪骨头汤中,加冰糖、生姜、料酒、味精等佐料拌和。吃时,将湿米粉及少量的青菜,如豆芽、韭菜或菠菜等烫熟,加上牛油粕仔这些当地人俗称的‘盖头’。那真是别有风味的小吃,非常可口,世上绝无仅有的呀。” 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碗清汤粉请邓副总理品尝,鉴于邓子恢患有多种疾病,随行保健医生立即上去挡驾,生怕没有经过卫生检验会影响首长健康。邓子恢解释道:“这道家乡菜很卫生,我已经几十年没有尝过了,是我临时决定增加的,我付钱请大家的,都来尝尝吧!”这样,医生才表示同意。 边吃边聊。群众反映说,邓副总理前次带了“六十条”来变,这次又带了“大包干”来变,来一次变一次,一次比一次好。 邓子恢笑道,变了又变,越变越好,变能使生产发展,群众收入增加,就是我们的初衷。现在经济才逐渐恢复,以后大家生活好了,清汤粉就是家常便饭,到时候我们还要改进这种小吃哩,增加‘盖头’的品种,让它像云南过桥米线一样,名扬天下。 饮食店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编辑|郑昳祺责编|俞丽珍监制|吴庆安 联系我们 新闻-招商济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ngyanshizx.com/lysh/64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