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67.html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主播陈怡博

配乐丨风摆翠竹

《二月二,龙头节》

作者/李少林

节选自《中华民俗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也称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

《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节。”其实二月二日为太阳生辰,民间祭祀太阳神,中和节是二月初一,因为时间相近又都是关于农耕的节日,后来便误将二者合二而一了。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呼风唤雨、倒海翻江、威风凛凛的神圣动物。它源于远古对蛇等图腾的崇拜,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有龙鱼陶纹。一般认为,龙的形象,除蛇之外还综合了鱼、鸟、鹿等等。龙神主要是主宰雨水,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应龙,民间的“龙抬头”节,其源头应追溯至远古。

敬日神、土地神都是为了祈求农业丰收,然而仅仅有日有地是不行的,必须有水才能保证农业的真正丰收。于是,想像龙能治水的神话便应运而生。龙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龙是瑞祥之物,能呼风化雨,这样二月二逐渐演变成“龙抬头”。人们渴望龙能抬头治水,降福人间。

?年农历“二月二”期间,福建龙岩民俗活动。

龙头节,一般在惊蛰之后,植物发芽,小麦返青,这是因为龙蛇等物多蛰藏过冬,逢雷动才出现。

龙抬头的节俗有不少。如“引龙”,明沈榜的《宛署杂记》:“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是引龙出,来布雨,而百虫不出之意。

?年农历二月初二,西安大唐芙蓉园,中国龙凤、母子灯等花灯一起点亮。

龙抬头日有许多食品,如油煎糕,白面和稀摊成煎饼,或作荤素饼馅煎食。北京人此日饭食皆以龙名,如饼谓之“龙鳞”,饭谓之“龙子”,面条为“龙须”,水饺为“龙牙”之类(见《春明岁时杂记》)。

在民间,妇女于此日不动针线,据说怕伤了龙目。炒些玉米黄豆粒,叫做“金豆开花”。有的地区早早往井河中挑水,回家中便烧香上供,叫做“引田龙”,也都无非是迎龙、求雨、得丰收之意。

?年农历二月初二,江苏连云港民俗表演队进行舞龙表演。

陕西耀县药王庙庙会,把龙抬头之风俗与庙会结合在一起。相传药王孙思邈治好了生毒疮的病龙,每年二月二便举行庙会,人们炒黄豆,做面食,吃蝎子,敬香祭祀。

在过去,广东潮州还有“迎青龙”之俗,是以青色蛇为青龙,用彩车、彩队扛了游巡,这是南方敬祭龙神的遗风。

?年农历二月初二,哈尔滨风筝爱好者放飞自制的特大龙头风筝。

龙头节的另一习俗是驱毒活动。俗话说:“惊蛰过,百虫苏。”《阳城县志》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阳城人是日早上起床时,忌说“起”字,怕毒虫应声而起。晋南喜欢此日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下,谓之“禁百虫”。也有全村集合,抬神像,向院内洒米汤,家家门前围以石灰,攘瘟祛病。还有吃麻花习俗,俗谓“咬蝎子尾巴”。

诗意

《二月二日》

唐丨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丨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丨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即事》

南宋丨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习俗

剃头

二月二,龙抬头,有“剃龙头”之俗。老百姓在过大年前,都要剃头,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正月里,一般不剃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人们都要理发剃头,大约也是为讨个吉利,沾一些龙的吉祥喜气。二月二“剃龙头”,还有“期望成龙”,希望状元及第,有一个美好前程的寓意。

吃春饼

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醋烹绿豆芽、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引龙

在晋西北,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山东等地区,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接“姑娘”

二月二是以前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那时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叙叙儿女情长。“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泪儿。”慈爱的父母急切地想见到爱女,共享天伦。

踏青

宋朝时二月二叫“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此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图/视觉中国

二月二,

龙抬头,

愿你与幸福相守,

鸿运当头。

点击「写留言」聊聊,

在你的家乡,

“二月二”有什么习俗呢?

猜你喜欢

H5

温暖三八节总书记的祝福来啦

美丽中国五:江苏贵州

看病难?旅游厕所脏?国足弱?……部长们回应了

“硬核”女司机上路还敢小看她们吗?

今天致敬奋斗中的她

95后女狙击手实力圈粉,“部队中没有男女之分,都是军人!”

美国南部遭龙卷风袭击致23人死亡央视记者探访受灾小镇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主编/张天宇编辑/关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ngyanshizx.com/lysh/111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