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大学习,干部大培训。年,龙岩市千名干部踏着春天的脚步,南下深圳特区、北上清华北大、辗转浙江大学动真情、用真心、取真经;年,千名干部满载学习成果集结闽西大地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乘势“两会”东风揭开龙岩跨越发展新篇章!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培训成果,现将《咨政建言》内容分期推送,供广大党员、干部参阅交流,以利于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天推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龙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三期“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营商环境组咨政报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龙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三期“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营商环境组咨政报告

学特区经验谋老区发展

年4月9日—4月14日,第三期“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继续在深圳市委党校举办。培训班围绕“创新理念,提升能力,促进发展”,深入体验深圳效率、深圳速度,学习深圳经验、深圳精神,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着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服务龙岩高质量发展。本期专题培训班在前两期的“自主创新组、产业升级组、人才政策组、湾区融合组、园区建设组、企业管理组”六个组基础上,增加了“营商环境组”;参训学员增加了党委、纪委监委、人大政协和公检法司等单位的人员。

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市两区三组团”城市发展格局、“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产业发展布局以及迅速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营商环境组15位学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纪律来到深圳参加专题培训。六天头脑风暴式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授课,也有现场考察;既有政企深度互动,也有小组研讨交流。我们亲身领略了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特区城市魅力,体验了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强大实力,感受到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深受震撼、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温馨提醒:请在wifi下观看完整视频)一、他山之石:深圳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

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打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根据普华永道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深圳的营商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我省厦门、福州分别居第18、20位),其主要做法与成效:

1.市场环境:产业集聚、全链条配套

深圳在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外围接口、消费类电子、光电、仪器仪表等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深圳工业从低端制造,走到了数字革命时代的最前端。年GDP超过广州,年GDP超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城。

2.政务环境:透明便捷、及时高效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证合一”,降低了办公场所和注册资本等进入门槛;年开始实施并全面推广“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新增刻章许可证、社保登记证);年7月1日开始实行“30证合一”“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改革以来新增商事主体年均增长近30%,增量超过前30年总量;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和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

3.法治环境:公平正义、保障有力

年,深圳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科技创新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年深圳市人大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推出了推动技术成果转移机制。年深圳出台全国首部综合类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规定在侵权所得收益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最高罚款万元,成为史上最严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并成立了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4.人才环境:开放包容、聚才高地

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年轻移民城市,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近年来深圳通过建立一系列人才政策,加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面向全球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深圳已有各类人才万名,占常住人口的37%,其中全职院士41名,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达1.29万名,留学回国人才12万名。

5.生态环境:功能完备、绿色宜居

深圳在创造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世界奇迹之时,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市森林覆盖率40.9%,拥有近千座公园,被誉为“公园之城”。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PM2.5年均浓度居中国大型城市最好水平。完善的现代化功能和宜居的生态环境,成为深圳靓丽的“城市名片”。二、对标对表:我市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厦门大学对福建省年度营商环境评估报告,龙岩在福建省10地市中排名第6位,与排名前两位的厦门、福州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全国首位的深圳相比更是差距悬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01政务环境有待优化一是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较长,程序仍较繁琐,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例如,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到竣工验收各阶段部门难协同,并联审批推动慢;出台的惠企政策兑现审批时限长、效能偏低等。二是个别单位和部门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意识和本领不强。例如,海关政策执行保守,企业实际运营中遇到不便利问题海关缺乏意见反馈机制,通关政策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出口补贴难以享受;企业对税务法律法规存在疑问时,国家税务总局没有明确解释的,专管员不敢解释,企业不知道找谁解决,税务人员存在害怕担责等问题。三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仍有减免空间。如注册费、登记费和检验检疫等费用,均还有减免空间。02市场环境亟待完善一是我市重点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不够完备,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专用车制造企业的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仍需从市外采购引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型专用车制造企业进驻。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企业融资目前仍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较少;非生产性企业可用抵押物较少,甚至过桥资金都难以筹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授信额度较低。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一些企业的原材料、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过高;个别县企业反映相关部门仍在变相收取企业煤炭规费。四是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如长汀、连城有关企业反映,比厦门同类型企业工资高出--元仍引不到同等次人才;机械行业反映焊工、漆工等特殊工种技术工人尤为紧缺。03法治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形成,契约精神不强。一些部门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不够强,诚信意识不够强;一些市场主体在经济交往中存在违反合同、擅自毁约的现象,经济纠纷日益增多;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自觉性不高,有的甚至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抗拒执行,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二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甚至任性执法的现象。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重视不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仍时有发生;司法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不够。四是企业破产退出难。破产企业资产处置变现、债权清收难,债务清偿率低等。

三、奋起直追: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对标一流,倍感差距;奋起直追,犹未为晚。优化龙岩营商环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市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吹响全民服务营商环境“集结号”,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和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培育龙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清单制度,强化督查问责,解决政务服务改革中的“中梗阻”问题。加快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束缚民营企业、有违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各方面,为各类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创新市场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实行信用监管,按照信用状况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并实施差别化管理措施,做到“既要管得住,又要放得开”。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模式,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间,简化办事环节,减少申报材料,逐步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多评合一”“多规合一”,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发挥“e龙岩”的作用,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网上全程办理事务的落地,健全网上审批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三是着力兑现各项惠企政策。财政、发改、工信、商务、科技、市场监管等市惠企政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认真梳理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向企业公布,尤其是对符合龙岩产业发展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政策信息迅速准确传达到企业,让惠企政策产生应有杠杆效应。同时,充分发挥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一站式”服务作用,及时足额兑现各项惠企政策,提升政府公信力。2.增强融入湾区意识,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一是建集群铸链条。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体系,围绕“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产业发展布局,立足我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主动承接深圳、广州、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上下游生产配套,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龙工、龙净、福龙马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商招商,以点带面,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二是解决融资难题。积极构建政府搭台,银行、企业、担保机构、融资租赁机构、基金、信托等参与的政银企担合作机制。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要适时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如中长期贷款,有利于企业增强信心、做大做强、长远发展。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指导和金融服务。用好用足中央、省扶持小微企业金融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三是降低企业成本。支持发展仓储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降低企业的仓储物流成本。健全完善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推动区域内各关联企业产成品、半成品及配件生产企业的协同配合,尽可能实现区域内产品的成龙配套,减轻企业外购成本,促进本地小微企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基地。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化管理,推进涉企收费目录常态化公开,严禁违规收费行为。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3.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打造敢闯敢试的“双创”环境。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在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尽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争取机场项目落地建设,拓展我市连接沿海地区的通道。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策划编制,争取更多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盘子。二是发挥政策效应。用好用足中央支持原中央苏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找准政策落实与发展需求的结合点,争取更多项目、更多企业能够享受上级政策。持续实施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出台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我市网络大咖回乡创业或设立产业基地,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让更多企业搭上“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快车,克服我市区位、交通、资源等短板,着力发展数字经济。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鉴于龙岩地处山区,软硬环境缺乏优势,高端人才和技术引进较为困难,本地人才也易流失等客观现实,一方面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借助发达地区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发展“研发在外,生产在内”“总部+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坚持引进紧缺急需的外地人才与挖掘本地优秀人才并重的方针政策。建议健全完善人才、技术引进制度机制,打通人才成长发展、实现自我的职业发展通道,让各类人才在龙岩“安心、安身、安业”。4.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一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人身权、经营自主权、创新创业权,通过审理各类商事案件,保护合法交易,引导和规范各类商事行为,形成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推动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推进网络查控系统建设,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一网打尽”,推进联合惩戒体系建设,让“老赖”处处受限,维护契约正义,提升市场活力。二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志愿团队,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组织法律专业人才深入企业、靠前服务,为企业融资、内部管理、产权保护、风险防范等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服务。发挥商会调解功能,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帮助民营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惩治力度,依法支持包括律师费、调查费等合理支出费用作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费用,确保权利人得到应有赔偿,切实保护自主创新。四是推进平安龙岩建设。平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涉麻制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极大地损害了龙岩形象,给我市营商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涉商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市要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创造新动能,这样,龙岩经济必将释放更大的潜力和活力。课题指导:郭丽珍组长:钟永生

组员:张剑亮范文祥陈建荣罗培辉戴桂芳李裕德林充华赖锦波刘秀文俞江果钟山黄蓥郑锴丘玉斌

中共龙岩市委组织部“闽西党旗红”编辑部

编辑:巫丽华

责编:段立妍

检查:吕卫猛

审核:李桂生

监制:刘永政

(“闽西党旗红”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投稿邮箱:mxdqh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ngyanshizx.com/lylt/136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