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13131231311311231231333333331233333312311312

35岁,似乎已经成了人生中最尴尬的年龄,没有之一。

焦虑、彷徨、恐慌——因为有些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35岁以下”,即便没有写,也有潜规则。

尽管华为看上去是最早被爆出优化35岁员工的大厂,但任正非后来也说,“35岁现象”这个事还是要看能不能胜任。“如果只看年龄,我早就被淘汰了”。

的确,35岁时的任正非,可能还在回味前一年参加年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的喜悦,当年和他同台被表彰的包括陈景润、林巧稚、苏步青、程开甲等顶流大咖——任正非的35岁,只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而已。

不止是任正非。

雷军、王兴、张一鸣们的35岁,几乎都在他们各自的开挂人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雷军在这一年实现了“顿悟”,王兴通过一本《九败一胜》回味“刚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美团”,但很快又陷入新的围剿,而张一鸣,更是在一年之内迎来了“三道关”,甚至曾经为此失眠。

作者:潘磊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雷军的35岁

“难道马云比我聪明1万倍”?

雷军的35岁,是在年。

表面看上去,他什么都不缺。

他以万美金的价格,把当时的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他在这笔交易中套现多少,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无需再为卓越网看不到尽头的亏损操心了。

当时他是金山公司总裁兼CEO——甚至十年前就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也早就有了“劳模”的名声。

而且在这一年,雷军还成为“搜狐年度IT风云人物”,上榜的十个人中,和他并列的还包括任正非、马云、杨元庆等风云人物。

作为程序员,他还在年成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20人”。

他的确够资格。在一部反映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的纪录片中,年轻的雷军带领的金山公司,扮演的就是对抗微软这个国际软件巨头的角色,而且还显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战略智慧——比如当微软中国把办公室搬到希格玛大厦、与位于翠宫饭店的金山公司隔路相望时,雷军说自己从《毛泽东选集》中获得了灵感,“因为井冈山时期的红军与现在金山的处境类似”,相应的,他说金山要打持久战和敌后游击战,“金山WPS不要想着一天就能搞定对手”。

换句话说,雷军在35岁之前,不但是中国最早的IT创业者之一,还是中关村发展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所以很可能现在雷军家里还有一个类似于奖状的东西——他于年当选“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企业家”。

但在他自己看来,审视35岁的自己,似乎这些成就远远不够。

对于CEO这个身份,他的表达就直白得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比如我跟杨元庆相比,没有一条长处”(杨元庆当年推动了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由此国际化)。

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还有一根更大的刺,卡在雷军的心里。

年11月11日,马化腾正式创办了腾讯,一个社交帝国开始了自己的蹒跚学步;年,马云在杭州聚齐十八罗汉,留下了那张意气风发、举世闻名的照片;年千禧年的1月,李彦宏回国成立了百度,搜索王者的时代来了。

年时,腾讯已经实现了挂牌H股,发行价的市值总额就超过了70亿港元,百度的全年营收达到了万美元左右(按年年报计算),阿里巴巴在年初就获得了万美金的融资,创下当时互联网行业的纪录。

几乎在一夜之间,社交、电商、搜索这三条赛道,出现了三家冉冉升起的公司。

但这一切,都跟早在年就创立、被雷军称为“爷爷级IT公司”的金山,没有一毛钱关系。

金山公司落伍了,边缘化了,(几乎)被淘汰了。

雷军说,被成立比金山晚了十年的公司超越,心里会失衡,也很失落,“那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战”。

然后就引发了那个著名的自我拷问:“是马云比我聪明1万倍,还是说我不够勤奋”?

35岁的雷军开始反思,并找寻问题的根本,最后发现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在趋势来临时)没有做到顺势而为。

这是典型的雷军式顿悟——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之上,而且成为信条——这个思维创新不但影响了雷军对于互联网的看法,甚至还包括年成立的“顺为资本”的命名,现在打开顺为资本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ngyanshizx.com/lyxw/12985.html

------分隔线----------------------------